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 拥有世袭统治权

B. 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C. 尊重上级的权威

D. 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由材料关键信息“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材料揭示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再根据“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拥有对所在封地的世袭统治权,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土地买卖的问题,排除B;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42 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1)材料一表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自主的胜利推翻了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共和国。美国人民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确立美国的民主制度。结果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建立起有一定权力的并对各州有约束力的中夬政府。美国人民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发现,缺失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是年轻共和国的致命弱点。1787 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主张中央政府相对集权,反对主权在州的人几乎都强调人民主权原则,主张把制定和批准宪法的权力从各州议会手中转交给民选代表。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的原则。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1) 根据材料,指出 1787 年美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 析上述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

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良以原始时代,家父权高于一切,对妻子、奴隶,滥用权威,违背人道,国家不能干涉,先贤自目击此不人道不平等之现象,乃希望伸张法律之权威,借重法律,以杀宗法之势力,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

——摘自陈朝壁《罗马法原理》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

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

A. 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 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 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 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查看答案

下图为滇缅公路示意图。该公路中国段于 1937 11 月开工,1938 8 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由此可见,滇缅公路的修建( )

A. 有利于保障持久抗战的物资供应    B. 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扫除障碍

C. 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D. 宣告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