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有学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以此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颇为有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他们的出身,也都是经由地方选举而来。并不是由其血统上和皇帝以及前任大官有什么关系……才爬上政治舞台。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唐)沈既济《词科论并序》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这种政治现象的制度因素。依据史实,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无偏颇之处?试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得到哪些认识?

 

(1)血缘;门第;等级。 (2)认识:自汉代起,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或读书人组成政府、形成士人政府)。 因素: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 偏颇的理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出身低微的饱学之士难以步入仕途。 (3)影响:弘扬了“学而优则仕”(或通过科举入仕)的价值观;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4)认识:选官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完善;选官制度的变革引领社会价值取向;选官制度的变革与加强中央集权紧密联系。 【解析】(1)根据“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贵有常荣”概括得出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级。 (2)认识:根据“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得出自汉代起,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 偏颇的理由:根据“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出身低微的饱学之士难以步入仕途,作者认识有偏颇之处。 (3)影响:根据“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分析概括即可。 (4)认识:可从选官制度不断完善、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所展现的不同时期中国形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1950年

红色中国的毛

1972年

尼克松中国之旅

1979

邓到访了

2009

中国时刻

 

①都体现了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

②折射了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

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

④展现了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北约部分成员国示意图,据此判断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组织的直接原因在于

A. 北约的建立

B.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C. 社会制度相同

D. 北约东扩至西亚

 

查看答案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查看答案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 淡化意识形态之间分歧

B. 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C. 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 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查看答案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 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 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