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 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 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 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 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汤、盘根、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据材料一,概括盂德斯鸠的思想。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说明这一思想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二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沿岸地区。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在北京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第一项胶澳租界

第二款……大清国大皇帝已允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

第三款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

第二项铁路矿物等事

第一款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

第四款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2)据《胶澳租界条约》,指出德国获得了哪些侵略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宋教仁认为:“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今究其实,则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力倡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内阁,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后企图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努力。……因此,当宋教仁要用自己所代表的这股力量“钳袁”的时候,阴险狡诈的袁世凯使用非法的暗杀结束了他的生命。……宋教仁的血又从反面告诉世人;在一个没有民主的社会里是不会有真正的共和民国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概括“今革命虽告成功”的表现,并分析“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

(1)据材料一,指出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主义情结的高涨,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也普遍提高,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愈益强烈。人们不仅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战,而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政策和行动,使广大民众对民主政治产生巨大的心理认同,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

(2)据材料二,概括人们参政热情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选举民主,即多数决策,主权在民;协商民主,即广泛参与,集思广益;自治民主,即民族平等,群众自治……选举民主是关键,协商民主是纽带,自治民主是基础,各种民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激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建设?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明确宣布:“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中国与大部分邻国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此外,中国与亚非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间,有26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使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翻了一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能获得当时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认同?

材料三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1971年,尼克松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根据对国际上力量格局、美国国际地位、以及面临挑战的认识,开始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改善对华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查看答案

80年代中期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日趋缓和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地区冲突日益减少

C. 中国应该领导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新时期中国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查看答案

1963年,针对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问题,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主要表明

A. 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B. 戴高乐反对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反对欧洲走向联合

D. 欧洲联合进程受到阻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