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 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 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 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德国作家席勒评价某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席勒观点的是
A. 《悲惨世界》
B. 《红楼梦》
C. 《战争与和平》
D. 《等待戈多》
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战争与和平》 B. 《巴黎圣母院》 C. 《格尔尼卡》 D. 《西风颂》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