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甚本上可以说是
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D.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 景色的虚幻特征 B. 景物的瞬间真实
C. 个体感受的表达 D. 景物的细节描绘
有人评价19世纪某画家的画作,认为它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有人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它完整!”也有人说这位画家“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评价相吻合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C. 《向日葵》 D. 《日出印象》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 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 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 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德国作家席勒评价某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席勒观点的是
A. 《悲惨世界》
B. 《红楼梦》
C. 《战争与和平》
D. 《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