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主席最早认识到这一规律是在 时期
A. 新文化运动 B. 国民大革命 C. 中共一大开 D. 土地革命
1920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宜言宣布: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
A.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B. 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
C. 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 D. 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
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B. 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C.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D.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A. 民生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主主义
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A. 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 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 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D. 具有选择的策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