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D.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社会主义好”;《汉诺威汇报》则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
A. “神舟5 号”宇宙飞船往返成功 B.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 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 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 “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 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表明了拨乱反正的完成 D. 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A. 保障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B.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推动了教育大革命的实施 D. 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1951年,发生了关于戏剧发展的争论。有人主张全部继承京剧,有人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还有人就京剧和地方戏谁为主的问题进行了争论。对此,毛泽东提出
A. “百家争鸣,自由发展” B.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文艺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