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重要领导干部组成比例表 ( )
A. 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 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 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C.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