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实》

材料四:1950年1月,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8日,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什么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应: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各地民众的反侵略斗争更加激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2)作用: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任答三点即可)特征:中美结盟抗击法西斯,美国援助中国抗战。 (3)变化: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敌对关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同盟关系。原因:法西斯势力战败;“冷战”的需要(或答对付苏联和中国的需要亦可)。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这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台湾人民、康有为等人、光绪帝、各地民众、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方面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 (2)本题根据材料二“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支援中国抗战、减轻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等方面指出“驼峰航线”的作用。再从中美结盟抗击法西斯的角度回答“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 (3)本题据材料三“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据材料四“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敌对关系到同盟关系的角度回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再从法西斯势力战败;“冷战”的需要等方面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查看答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查看答案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C. 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D. 主张消除阶级压迫

 

查看答案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种法律应该是

A. 习惯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自然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