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实》
材料四:1950年1月,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8日,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什么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C. 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D. 主张消除阶级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