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 “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C. 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D. 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A. 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 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 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 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下图为2013年春教育部发布的西部地区教育变化这表明
A. 国家重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B. 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C. 西部教育经费来源的广泛性
D. 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 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D. 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这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教育
A. 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
B.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C.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