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

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条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

材料二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在不同时期签订不同的书面协定反映的本质问题。

 

(1)关系:友好互助(同盟)。 表现:两国在物资、情报等方面相互帮助,提高防卫能力;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大量日军,减轻美国(太平洋战场)负担;美国给予中国抗战军事援助;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2)状况:敌对。 原因:阻碍中国统一台湾;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遏制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3)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影响: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直接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促使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4)问题:外交政策随着形势而调整,但其根本在于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1)外交关系,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表现,根据《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互助协定,根据材料得出中美协作抗日的内容即可。 (2)外交状况:根据“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可知中美关系是敌对的;原因,根据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及外交政策分析。 (3)第一问,根据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的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第二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国西正常化的影响即可。 (4)国家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需要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 (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 (北方)

215 (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 (北方)

328 (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齐普曼认为:“美国的权力虽然强大到能设定国际行动日程,但却无力有效地在全球执行这样的日程,其他强权无论是国家还是次国家都有力量足以对抗美国的日程,但是却无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响而又能持久的地区日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    B. 地区性力量逐步崛起

C. 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 一超与多强局面并存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

A. 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

C. 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

D. 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

 

查看答案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