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家训》中有这样一句格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子家训》中有这样一句格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士人提高道德修养    B. 体现人臣为君父的忠君思想

C. 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D. 反映士人对科举制度的蔑视

 

C 【解析】材料信息是读书志在学习圣贤,不只是为了科举及第;做官要把心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不要计较自身。这说明理学强调了士人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说的是社会责任感,不是道德修养,更不是忠君思想,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士人对科举制度的蔑视,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汉宣帝训斥说:“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 汉代制度杂糅儒学与法家思想    B. 汉代崇儒政策发生动摇

C. 汉宣帝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下降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诏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思想有利于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的实质是(  )

A.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 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名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三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具有的学术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