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 农业生产的衰落    B. 自然经济的瓦解

C.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 【解析】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增加,表明用于商品交换的农产品增多,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正确;生产不仅包括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包括种植经济作物,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落,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可知,该现象属于家庭手工业发展,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A. 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 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 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查看答案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业著作,从此书中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 按地力、节气播种的方法

B. 粟、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栽培方法

C. 曲辕犁等农具的应用技术

D. 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方法

 

查看答案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查看答案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C. “燔诗书而明法度”

D.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