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表中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 司马迁《史记》 |
“秦王赵正(即嬴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西汉竹简《赵正书》 |
“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儲,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 吕思勉《秦汉史》 |
A. 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
B. 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C. 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
D. 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
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
2002年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1925年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材料三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材料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什么时期?其探索出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几大?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 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 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 国危无日矣。” “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 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诸子学说中哪一流派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观点并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新观点?
(4)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