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容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第五次:清朝咸丰(1851-1864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材料二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三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古代人口迁徙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民族矛盾;战乱频繁;人地矛盾;政府调整政策,鼓励人口迁移;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条件好经济发展较快;新型作物的引种。 (2)1978-1983年:人口流动较少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上(或城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1987年后:人口流动猛增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90年代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增多。 变化:由多发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到发生在和平时期;由被动流动到主动流动为主;原因由政治(战争)因素到经济因素为主;由大规模迁移到分散流动为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举族迁移到以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为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人口流动的情况。从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状况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唐末的黄巢之乱”“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并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从材料“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中可以分析出1978-1983年间人口流动较少,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此时期人口流动较少的原因;从材料“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中国可以看出1987年后人口流动猛增,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开展等方面来分析出1987年后人口流动猛增的原因;从材料“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中可以分析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环境、迁移方向和方式等方面来分析总结第二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漫画《山姆大叔忙坏了》反映的是

A. 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B. 美国力图维持“单边主义”

C. 第三世界兴起和美国的衰落

D. 美国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引起了社会动荡

B. 只能在旧体制内徘徊

C. 面临巨大的阻力

D. 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使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逐渐出现,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工业革命的发展

 

查看答案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 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B. 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

C. 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    D. 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是河北省某县颁发的“自留地使用证”,它反映出客观真实的是

A. 社员个人支配与任何人不得侵犯表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 自留地由本户固定使用二十年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露端倪

C. 任何人不得侵犯表明人民公社化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D. 自留地的使用证只能说明农村土地经营的灵活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