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 罗马帝国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 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 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 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 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 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 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发文谈到:?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毛泽东的上述言论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B. 国民党窃取了抗战胜利果实
C. 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已经放弃了抗战
D. 中国主要矛盾由外向内转变
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英印的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 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
C. 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 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
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A. 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B. 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
C. 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
D. 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消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
A. 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 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 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