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以法治理国家。 成果: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原因: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增加了政府收入,发展了封建经济;废井田,“决裂阡陌”,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教民耕战”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能无敌于天下。 (3)内涵不同:梭伦立法,开辟民主;商鞅立法,建立专制。 影响:梭伦的法治,使雅典走向民主化道路;商鞅的“法治”,激化了国内矛盾。 【解析】1)注意材料一信息“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可以得出: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材料二信息“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可以得出: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材料三信息“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可以得出:以法治理国家。再结合梭伦改革的历史地位回答。结合所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商鞅变法的的知识,旨在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可以归纳为: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增加了政府收入,发展了封建经济;废井田,“决裂阡陌”,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 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教民耕战”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索伦改革的的知识,旨在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索伦改革的法和商鞅变法的法的内涵不同:梭伦立法,开辟民主; 商鞅立法,建立专制。梭伦的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法制有利于为民主化提供保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查看答案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 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确立封建制,摧毁奴隶制的需要

C. 阶级斗争尖锐

D. 要称雄天下的欲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