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三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 |
500斗级 |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
骑士级 |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双牛级 |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雇工级 |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