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认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这一认识
A.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C.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D. 调整了农村核算单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
A.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C.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D.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这次币制改革
A. 结束了白银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历史 B. 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推动官僚资本形成
C. 为抗日战争奥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 D.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B. 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C. 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
D. 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
明代小说繁荣。当时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面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说成为明代文学主要形式
B. 小说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C. 小说的繁荣反映心学的盛行
D. 小说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