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反映了对王权的向往,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辛亥革命后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故B项正确。“囯”字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有关,与没有统一全国无关;且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的说法也不正确,排除A。“囯”字无法体现国中无财富,而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排除C。“囯”字无法体现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而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孙中山没有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则笑话讲到: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B. “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C. “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D. “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在古罗马,法学家提供法律服务所要获得的并非金钱而是政治援助,对某些工作而言收取酬金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然而,如果到法庭请求支付酬金,却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说明古罗马

A. 法学家商业意识淡化    B. 法学家纯粹为公共服务

C. 法律与政治关系密切    D. 法律的社会普及度高

 

查看答案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查看答案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B. 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 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D.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A. 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 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