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已经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后的种植兼渔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高牧区。(此处山指的是崤山;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龙门碣石均在渤海湾地区——引者注)。
可见当时的农牧业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材料二: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和民族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南北漂移的现象。
——均引自《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1)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这条农牧分界线呈现出向北抬升的趋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分界线北抬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2)从公元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农牧分界线又呈现出向南收缩的趋势,请分析收缩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古今中外曾实行过不同的土地制度,下列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诸侯的土地,诸侯对土地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B. 苏维埃二大通过《土地法令》,农民对上地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C.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和所有权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
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 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 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 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先秦诸侯斗争激烈
B. 宗法制遭到破坏
C. 周王任命各国官吏
D. 礼制的不断发展
我国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再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 迷信落后
B. 爱国进步
C. 救亡图存
D. 正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