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具有“烟火气息”的曼彻斯特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格兰西北部人城市兴起的动力是什么,分析这一现象对英国农村的影响。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推动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据此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述程的特点及影响。

 

(1)动力: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污染 (2)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原因: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导致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洋务运动的推动。 特点:后发性,因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开始了近代城市化进程;不均衡性,近代城市化主要从治海沿江城市开始,内地城市化进程缓慢;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先进经济因素的增长;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工业革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以及材料二中烟雾来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信息从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导致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洋务运动的推动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特点从后发性和不平衡性回答;影响从新经济和思想传播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查看答案

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 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C. 多项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 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权力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会上中方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就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团结互信,深化安全、务实、人文、组织建设等各领域合作提出倡议和主张,与各方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一轮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D. 为了国家安全中国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查看答案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晚清知识分子冯激生活在洋务运动最激烈的时代,自小就好读经世书和西学书,用自己学到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注解《墨经》,用西方近代矿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注解《管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解释能够证明西学和中学是相通的。冯激这些努力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 有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科学的依据

D.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