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A 【解析】试题分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出处在《程氏遗书》卷二十二,材料的意思是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可见其思想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也就是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是穷理的方式,致良知和发明本心是陆王心学的内容和方式。排除B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 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 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 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查看答案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 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 诸侯

B.

C.

D. 商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摘编自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具有“烟火气息”的曼彻斯特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格兰西北部人城市兴起的动力是什么,分析这一现象对英国农村的影响。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推动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据此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述程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