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材料二3世纪危机导致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正是其直接影响产生的结果。……正是由于以君士坦丁大帝为代表的杰出皇帝的领导,迁都后的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许多腐朽的旧的传统,通过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在军事上帝国实力得到增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君士坦丁堡连续多个世纪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迁都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帝国的宗教和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实力强大、内容丰富的东正教文化圈。……西欧中古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更是在拜占庭文明直接影响下发生和进行。

(1)根据材料,简要概述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在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朱棣迁都北京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影响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都城的选址的认识。

 

(1)3世纪危机(或是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君士坦丁大帝的杰出才干 (2)影响: 政治:朱棣迁都有利于明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有利于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经济:朱棣迁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军事:朱棣迁都有利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增强帝国军事实力 思想:朱棣迁都一定程度有利于明末清初思想解放的诞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形成东正教文化圈(拜占庭文明),影响文艺复兴运动产生(每点2分,答出4点给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把朱棣迁都和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影响分别作答同样得分) (3)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都城迁移的问题。从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1)原因:根据材料一“3世纪危机导致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大帝为代表的杰出皇帝的领导”可以得出3世纪危机和君士坦丁大帝的杰出才干是迁都两个原因。 (2)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多角度进行比较。政治,根据材料一“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材料二“通过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可以得出朱棣迁都有利于明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有利于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经济上,根据材料一“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材料二“君士坦丁堡连续多个世纪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可以得出朱棣迁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 军事上,根据材料一“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材料二“在军事上帝国实力得到增强”可以得出朱棣迁都北京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增强帝国军事实力。 思想,朱棣迁都北京放松对南方控制,推动南方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有利于明末清初思想解放的诞生。而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形成东正教文化圈(拜占庭文明),影响文艺复兴运动产生 (3)认识:根据材料中“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得出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

——《惠能的佛教革新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马丁路德们的宗教革命来与相比,我们不能不说毕竟是中国禅师们高明些。六祖(惠能)平日教人,并不看重念佛诵经,更不喜欢习禅打坐,也不教人出家修行,只把人心的知见,完全从外在、他在的对象中越离,而全体回归到内在、自在的纯粹知见即心本体上来。

——钱穆《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

A. 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

B. 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C. 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

D. 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

 

查看答案

《美国宪政历程》记载,从1793年后至今的两百多年间,提交国会的宪法修正案有5000余件之多,但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这表明美国

A. 州和联邦政府间的分权与制衡

B. 参议院议员代表各州利益

C. 各州拥有处理本州事务的权利

D. 州政府凌驾联邦政府之上

 

查看答案

在2016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B. 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度

C. 国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    D. 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