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7月,《大江报》因发表两篇鼓吹革命的时评被政府封禁,消息传出,武汉三镇...

1911年7月,《大江报》因发表两篇鼓吹革命的时评被政府封禁,消息传出,武汉三镇舆论大哗,全国各地报馆纷纷响应支持《大江报》的正义斗争,《大江报》因此声名大振。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A. 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

B.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言论自由成社会共识

D. 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A 【解析】从材料“1911年7月”“《大江报》因发表两篇鼓吹革命的时评被政府封禁”“全国各地报馆纷纷响应支持《大江报》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从思想上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故A项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中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言论自由成为共识和维新变法的影响,排除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 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C. 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 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C. 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 资产阶级与平民实现了完全平等

 

查看答案

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B.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D.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

D. 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

 

查看答案

总结第一次技术革命(即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走了一条生产→技术→科学→新科学→新技术→生产的道路。这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形成

B. 密切了科技与生产的关系

C. 就是一场单纯的技术革命

D. 使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