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
C.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
D.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材料阮元 (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李元度评价他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 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 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程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 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 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周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饬令各州县设立劝学所、宣讲处、阅报所,置劝学总董1人,劝学员数人,办理地方学务。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緒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整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
——摘编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