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
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革命”出现的频度 | 0.78% | 2.45% | 25.14% |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场爱国运动是
A. 反割台斗争
B. 保路运动
C. 黄花岗起义
D. 五四运动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曾对怀来 知县吴永哭诉道:“连日历行数百里,不得饮食,既冷且饿。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而坐,仰望达旦。”这段史事应出现在 ( )
A.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
B.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C. 戊戌变法康梁得势时
D.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
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 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