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普通百姓),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
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1)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的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2)从材料二中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请结合三民主义的三大任务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