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湖畔派”是18~19世纪时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

“湖畔派”是18~19世纪时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从其创作的内容看,下列作品和其不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 《西风颂》

B. 《唐璜》

C. 《战争与和平》

D.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通过对“湖畔派”诗作内容的分析可知,该派别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与材料信息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西风颂》、《唐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查看答案

【加试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甘地对工业化的态度,并且分析甘地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今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