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利因素,导致后来的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一时期指的是
A. 1956—1957年
B. 1958—1960年
C. 1961—1965年
D. 1966—1977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
B. 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C.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 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 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 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C. 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D. 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
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 )
A.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B.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
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
A.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