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通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善役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 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 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C. 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 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 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 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 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 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
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