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

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A. 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B. 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C. 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D.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解析】不论“杨承包”还是“厉股份”均属于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具体的表现,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企业转型不仅仅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选项A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改革理论走向成熟的信息,也未涉及到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 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A. 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B.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D. 主张恢复市场的作用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邓小平于1978年11月2日作出指示;“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快。”中国加快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基于

A. 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B. 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C. 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D. 实现两岸统一的愿望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在此次大会上

A.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C. 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D. 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