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共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城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抖,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的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

 

(1)特点:数量多;分布均匀(密集);位于交通要冲;多处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2)异:曼彻斯特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江南市镇数量多,规模小;曼彻斯特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江南市镇建立在传统农耕经济的基础上。 同:交通便利;原材料丰富;棉纺织业发达。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则达到了五百多个”“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城经济中心”和材料一比较回答;相同依据材料二“适合棉作物的发展”以及材料一从交通、原料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退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

B. 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

C. 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

D. 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 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 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查看答案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A. 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 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 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 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查看答案

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

A. 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

B. 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

C. 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

D. 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