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没有涉及分封制历史作用问题,所以排除A;材料讲的是分封制的有关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所以排除C;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问题,所以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

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

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问题:

(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材料二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虽未出场,但他在剧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物,因此评论家们对他提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

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

——贝多芬

材料四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贝多芬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他谱写了一首交响曲,乐曲总谱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可是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后,贝多芬勃然大怒,抓住乐谱封面撕个粉碎,扔在地上。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贝多芬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基本原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流派?其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贝多芬取得成功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分析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在中国的宋词中,以苏轼的“豪放派”与李清照的“婉约派”为主要代表。你能举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中与上述两者相类似的情况吗?请各列举一名,概括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列举其部分作品。

 

查看答案

二战后兴盛于美国的摇滚乐,适应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喧闹气氛,能表达青年们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所以深得青年们喜爱;但是,这一音乐形式却被某些家长、上层人士和传统主义者看成是“魔鬼的欢腾”和“低级下流”。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美国

A. 摇滚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B. 新事物出现引起人们的观念冲突

C. 世界大战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堕落

 

查看答案

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他成为默片时代代表人物的著名影片有

A.《摩登时代》    B.《爵士歌手》

C.《浮华世界》    D.《玩具总动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