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这句话体现了谁的思想? A...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这句话体现了谁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引文大意为: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表明荀子认为重礼重贤可以称王,重法爱民可以称霸,但好利多诈则危,与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一致,故C项正确;孔子、孟子虽是儒家思想代表,但是均与题意不合,故AB项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

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人对中国有不同认识:

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则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态度明确、史实恰当、逻辑严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开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国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并指出明朝白银地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中国以往政治论,宰相权给皇帝拿去一定坏,用人无客观标准,一定也要坏。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材料二从前唐代考试,一定要考律诗,就因为古诗不容易定标准,判优劣;律诗要限定字句,平平仄仄,要对得工整,一字不合法度就不取。标准较易具体而客观。宋代不考诗赋考“经义”。仁义道德,大家一样的会说,谁好谁坏,很难辨。所以演变到明代,义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一个一定的格式来,违犯了这个格式就不取。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体现的用人制度及其选拔标准,并说明唐代选官制度的优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的考试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D.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面模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