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冷战”终结的不是一个权力的时代,而是权力的格局。正基于此冷战”之后依然是冲突,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多极格局确立恰恰受到诸多不穗定因素制约,使其必经曲折过程。“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沉渣泛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材料二由于苏联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适应战后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益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失敗。……美国的相对衰落、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进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西方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经济上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导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和不可逆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新生力量),他们有的已成为地区大国,并有发展成为世界一极的潜力。这种情况直接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回答“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怎样的态势。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的“不平衡”和一个“新生力量”的含义。

(3)你认为“冷战”后出现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处于一种过渡时期,新的世界格局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因素:地缘政治的变动,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的泛起。 (2)不平衡”:苏联及东欧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新生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 (3)美国无力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解析】(1)根据“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处于一种过渡时期,新的世界格局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因素:根据“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沉渣泛起”归纳得出。 (2)“不平衡”:根据“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美国的相对衰落、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进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概括得出:苏联及东欧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新生力量”:根据“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新生力量)”得出:第三世界的崛起。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美国无力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

(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揣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其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