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

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为率,六分征本色(棉布),四分征折色(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B. 白银开始了货币化

C. 棉纺织品产量下降

D. 工商经济发展迅速

 

D 【解析】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既说明了三府棉布产量很大,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政府将征物转变为征银,使政府的经济活动更加灵活,但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困难,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白银已成为流通货币,但不能说明“开始”,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棉布产量下降,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产量增长,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察举制实行初期,被察举者都有一年的试用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则就要被撤换掉,而且推荐者也会因此受罚。由此可知,当时察举制

A. 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 旨在培养正式合格官员

C. 注重保证察举“质量”

D. 将察举权收归到了中央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查看答案

《礼记》载:“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齐民要术》载,古代家庭一般“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这些现象说明

A. 古代统治者以德治国    B. 宗法观念维系社会秩序

C. 礼乐是古代政治的核心    D. 分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概况

商  周

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两  汉

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无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丈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隋  唐

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

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

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