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变化是
A. 我国教育成就的实际反映
B. 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
C.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结果
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乡镇)一级办的中学学制缩短为9年(即小学为5年,初高中各2年).这一学制改革,
A. 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B. 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较大
C. 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 降低了高考招生的录取率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 “双百”文艺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三个面向”方针
D. “载人航天工程”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 “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的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B. 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C.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的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D. “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