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

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太,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出身,或是由太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材料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知识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

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1)特点:地方推荐;按等定职; 目的: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维护专制统治;影响:儒教育的官方化。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适,《文改良刍议》;推动:新文化运动(文革命); 影响:思想启蒙。 (3)论述: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理由: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 措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等 【解析】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由地方学……申送……太学”、“……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可以从太学生源、学业结束后的不同去向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汉人谓之“通经致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培养人才和维系专制统治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西汉太学设立的作用即可。 (2)第一小问作者及代表作,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第二小问根本因素,根据材料二的关键词“1920年”“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此小问不难作答。第三小问客观作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3)第一小问教育的力量,根据材料三“……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不难做出回答。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具体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从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出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功主要应用的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变化是

A. 我国教育成就的实际反映

B. 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

C.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结果

 

查看答案

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乡镇)一级办的中学学制缩短为9年(即小学为5年,初高中各2年).这一学制改革,

A. 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B. 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较大

C. 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 降低了高考招生的录取率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 “双百”文艺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三个面向”方针

D. “载人航天工程”

 

查看答案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 “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的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