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 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 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下列说法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A. 废除了丞相制度
B. 创立军机处
C. 确立了内阁制度
D. 废除科举制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 地方成为自治单位
B. 形成了以行省为单位的割据势力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