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周厉王就因为“止谤”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 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不同点。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与近代各国政体相对应的是( )
A. “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法国
B. “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美国
C. “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德国
D. “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英国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德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有权解散议会
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②可独自与外国缔结条约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