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 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 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 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 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 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 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
B. 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
C. 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
D. 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
15~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