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A. 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 打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束缚
C. 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 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
下面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表中工商杂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
D.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1961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这些举措
A. 有助于农村经济恢复
B. 实现了按劳分配
C. 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 使所有制多样化
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 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 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 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 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 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 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
B. 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
C. 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
D. 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