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 然这一班并...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 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 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 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 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 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C. 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D. 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C 【解析】吕思勉认为,当时关乎中国生死存亡的不是中国内部的军阀混战,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要想生存下去,必须首先打退外国侵略,C正确;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不是思想落后,排除A;B选项表述是正确的,但不是吕思勉要强调的重点,排除B;材料反映出中国当前的重要问题在于对外,而不在于对内,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互联网发展颠颠覆了传统行业

C.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