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他’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上述争辩集中表明
A.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B. 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
C. 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
D. 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B. 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C. 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 国民革命调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B.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个阶层人民的积极性
C. 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
某学者在比较东西方古代专制制度过程中指出:“专制主义不是无限王权,而是有限王权,它大致都受到法律、习俗、官僚机构和各种社会力量的限制。历史上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统治者一人取得绝对的权力,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可以为所欲为的情况……君主制、共和制、城邦制,甚至民主制、民主集中制下,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古代专制实际上是开明专制
B. 个人独裁和当时的政体没有太大关系
C. 有限王权是民主的源头之一
D. 专制主义统治在古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有作家曾在其著作中描述英国伦敦,“19世纪中后期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A. 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法制亟待完善
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间的对抗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