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内阁制

 

A 【解析】抓住材料“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来分析,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郡县制是地方服从中央,符合材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 与朝廷对抗,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去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材料中“魏氏之弊法,代之美制”分别是指

A. 察举制与屯田制

B. 屯田制与科举制

C. 均田制与府兵制

D.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查看答案

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

B. 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C. 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D. 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查看答案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兴起并向全球扩展,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这项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