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都坚持(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一个中国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的》,双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此条约的签订
A.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 B. 打破了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
C. 表明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D. 是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的结果
“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一一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B.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C.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 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 反对欧美文化 B. 强烈的爱国精神
C. 抵制近代技术 D. 打败了侵华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