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谐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干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宜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 中国 | 英国 |
政治制度 | 封建君主专制 | 资产阶级代议制 |
经济基础 |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
军事力量 |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 船坚炮利 |
对外政策 | 闭关锁国 | 殖民扩张 |
材料二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 中英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签订条约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
内容 | 割地 | 香港岛 |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________ |
赔款 | 2100万银元 | 白银2亿两 | 白银4.5亿两 | |
开埠 |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 _______ | |
其他条款 | 协定关税 | 开设工厂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
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
A. 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
B. 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
C.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D. 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
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B.为了抗衡美苏
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