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

A. 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    B. 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

C. 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    D. 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

 

C 【解析】据材料“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再行定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康熙帝注重边疆军事战争的粮食后勤问题,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熙帝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故A选项错误;康熙帝重视农耕的目的不是缓和满汉矛盾,而是巩固边疆,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的意图,故D选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碓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渌凿渠运粮。”所凿之渠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②创立私学,因材施教

③提出“中庸之道”

④挑战权威,注重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认为人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可以放弃现实的幸福

B. 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认识是主观感受

C. 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 他的理论是完全的唯心主义

 

查看答案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这一时期东西方先哲的下列主张中,与中庸思想不具有相似之处的是

A. 孔子:“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亚里士多德:“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

C. 印度的释迦牟尼:“避免两种极端,即理性自觉”

D.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查看答案

《凡尔赛和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和约要求德国

①承担战争罪责

②支付巨额赔款

③接受分区占领

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